股票配资软件app下载 上半年经济形势怎么看,17位智库专家解读
■记者周子勋李海楠孙兆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上半年经济形势怎么看?下半年经济走势怎么样?记者采访了17位智库专家学者详细解读。
看GDP:5.0%
总体运行平稳转型升级稳中有进
关键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660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3653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49646亿元,增长4.6%。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延续恢复向好态势,总体运行平稳、转型升级稳中有进,成绩来之不易。从整体看,符合年初以来我国经济的整体特征。上半年以来,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国内外需求不断改善,特别是在国内假日因素的带动下,服务业和消费、外贸都出现快速回升。同时,工业生产也伴随转型升级的推进实现了较快增长。
制造业投资带动整体投资增长值得关注。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6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7.5%,比一季度提高5.2个百分点。这为中国经济上半年的向好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外部需求的回暖,配合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地实施,带动我国进出口规模再次刷新同期新高。这充分表明,目前国家采取的以扩大有效需求为主的积极的逆周期性宏观政策是正确的,也是发挥了作用且带来了可见成效的。当前,更加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复杂态势是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复苏进程的关键之一。下一步,要围绕布局新质生产力和扩大有效需求等继续提升,增强发展动能,确保下半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这背后,国内外需求共同表现出的向好态势值得关注。
内需方面,强有力的投资需求释放和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对经济趋稳向好形成了有力支撑。随着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新质生产力也进一步培育壮大。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1%和11.7%,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2个和7.8个百分点,推动高技术产业不断发展。但消费增长和CPI表现显示我国在内需促进消费上仍有进一步的发力空间。外需方面,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再创新高,季度走势持续向好。
展望下半年经济,要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方面纲举目张,将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作为重点,着力提振消费需求和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将成为有力抓手。此外,把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等作为投资重点,稳健发力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也将是各地积极部署的重点内容。
看工业:6.0%
延续高质量发展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亮眼
关键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4%,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和2.7个百分点。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
上半年,工业生产延续了增长速度快、高质量发展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作为实际值统计指标,同比增长6%,比不变价GDP增速高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高于不变价GDP增速。同时,工业生产增长覆盖面较高,超过九成的行业和地区、超六成的产品保持增长。
从结构看,高质量发展特点明显。工业生产结构继续优化,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至33.3%,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至15.8%。在工业生产中,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继续提速,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化、绿色化产品等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总体来看,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发达经济体进入补库存周期,有助于增加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国内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陆续发行等,也有助于扩大对工业品的需求。综合上述因素,我国工业生产下半年有望延续较高增速和高质量发展态势,将在经济持续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
上半年,中国工业生产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工业生产总体活跃。分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制造业增长最为显著,达到6.5%。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增长亮点,其增速均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显示出中国工业结构正逐步向高端化和智能化转型。在经济类型方面,股份制企业增长迅速,显示出市场活力的提升。在产品产量上,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高科技产品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反映出工业生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旺盛。
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略低于荣枯线,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显示出企业家对未来市场的信心。考虑到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4%,下半年工业增长仍有较大潜力。然而,须关注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出口增速可能放缓等挑战。总体来看,下半年工业部门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看投资:3.9%
“一快一缓一降”制造业投资“挑大梁”
关键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4%,制造业投资增长9.5%。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
上半年,投资形势稳中向好,投资在驱动国民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方面作用持续突出。从主要数据来看,中国依旧是投资活跃度高、投资驱动能力强的大型经济体。而从投资的来源来看,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动力,正在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转向更多元的投资路径。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4%,制造业投资增长9.5%。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和以市场投资为主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水平。这显示出政府和市场有机协调的双轮驱动投资模式正在形成。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增长值得关注。
体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转型的主要指标增长迅速。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5.2%、17.8%。在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0.7%、19.9%;在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1.5%、51.3%。上述指标与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
整体来看,投资增速小幅放缓,但分化明显,呈现出“一快一缓一降”的特征。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强动力,担起促投资“大梁”。其中,受益于消费品需求回升、企业利润回升,消费品制造业投资扩张加速,上半年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5.8%,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6.3个百分点;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持续推进,叠加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政策支持,装备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11.3%,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1.8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经济仍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投资分化正是经济结构转变的一个体现。一方面,国民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持续降低。另一方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代表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领域加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冲击。比如,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10.6%的较快增长,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8.5%,民间投资增长6.6%。
看外贸:6.1%
进出口总体表现良好得益于新质生产力的助攻
关键数据:2024年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168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121298亿元,增长6.9%;进口90390亿元,增长5.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福军:
今年全球贸易有所回升,为我国出口增长提供有利环境。但是上半年,我国面临个别国家对进口我国产品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尽管这样,由于充分发挥我国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稳外贸政策效应,上半年我国出口12.13万亿元,增长6.9%,高于去年同期3.2个百分点。对比今年和去年上半年出口增速可以判断,我国出口形势比去年有所向好。与此同时,我国出口结构有所优化,货物贸易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长8.5%,高于出口总体增速1.6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看,欧美国家作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0.5%,对美国出口增长4.7%,虽然面向欧盟、美国出口增速略低于我国出口总体增速,但总体较为稳定;对东盟、巴西、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出口分别增长14.2%、28.3%、14.2%、15.2%,均大幅高于我国出口总体增速,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增长8.4%,高于我国出口总体增速1.5个百分点。
从出口商品结构看,上半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17.1%的比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是我国出口的重要部分。今年上半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6.6%,虽然低于总体出口增速0.3个百分点,但还是稳定增长,为我国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在提升,推动出口增长。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2%,高于出口总体增速1.3个百分点。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增长10.3%,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5.6%,汽车出口增长22.2%,均大幅我国出口总体增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在此背景下,中国进出口数据整体表现良好。根本上是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的结果。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强调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产业向“新”向“绿”转型态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二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0%,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8%,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为中国的进出口成长夯牢了坚实的基础。
看消费:3.7%
消费规模扩大新型消费潜力彰显
关键数据:2024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969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商品零售额209726亿元,增长3.2%;餐饮收入26243亿元,增长7.9%。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
上半年我国消费表现呈现规模持续扩大态势,显示在一系列扎实推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有效精准落实的背景下,需求端的最终消费为经济整体平稳运行吃下了“定心丸”。
数据显示,我国扩内需政策见成效。上半年,CPI比上年同期上涨0.1%,延续总体平稳的低通胀态势,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留有空间,加之人们对改善经济状况的渴望强烈,展望三季度乃至下半年经济形势,可预见仍旧会围绕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手段发力。只要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支持,稳增长和稳就业协同推进,守好民生需求,不遗余力地创新消费场景,就有充分理由对全年经济形势报以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王晓东:
上半年我国国民消费在基本需求上表现旺盛。上半年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04559亿元、314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5%,乡村市场销售增速快于城镇0.9个百分点。这一点为城乡地区共同表现出新型消费延续拓展态势奠定了基础。要知道,近年来,新消费趋势的出现,已经使得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必然趋势。比如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电商新模式快速发展,拉动线上消费增长作用明显。上半年,网络购物促销力度加大,网上零售持续较快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3%,比一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占比持续提升。
可以预见,以线上消费为主导的新型消费仍将释放巨大潜力。拉动消费潜能持续释放。继而通过线上消费方便快捷,线下消费体验真实,带动线上线下(300959)融合发展,持续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
看收入:5.4%
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关键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同比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研究员孙学工: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实际增速5.3%,快于同期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表明国民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在优化,居民部门相对于企业和政府的收入增长更快。同时,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更加趋向均等,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市居民1.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差距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速快于平均数0.6个百分点,表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速快于中高收入阶层,收入不均等程度趋向缩小。当前居民可支配收入形势总体平稳。
但也要看到二季度随着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居民收入增速出现了回落,二季度当季名义增速较一季度回落了1.7个百分点,回落程度要大于经济回落程度。居民收入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增速回落引起的,其上半年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落了1个和1.1个百分点,这也导致二季度以来居民收入预期回落,支出行为更加谨慎,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比一季度放慢了1.6个百分点,对社会商品零售额等指标增长形成拖累。
下一步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应把稳定和提高居民收入作为重要方向,在限高的同时,加大扩中和提低的力度,出台更为有力的提高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尽快消除不利于居民收入增长的堵点。同时,要继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程度,在增加转移性收入的同时,改善居民收入与消费预期,促进收入、消费与生产的良性循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
从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3%,收入增速继续保持快于GDP增速的趋势,这有助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为释放消费潜力打下坚实的收入基础。分城乡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6%,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快2.1个百分点,这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农民富裕。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均快于整体收入增长,体现劳动就业市场的稳定向好,居民收入增长是高质量的增长。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凸显乡村旅游市场的活跃。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长快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表明上半年居民整体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钱诚:
上半年,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1元,同比名义增长4.6%,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同比名义增长6.8%,实际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高于农村,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进一步缩小趋势。
从收入来源看,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为11300元、3041元、1743元、3588元。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5.8%、6.4%、2.1%、5.0%。工资性收入仍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头,但从增速方面看,经营净收入增长更明显,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仍有较大空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358元,同比名义增长5.9%。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3.72%,比去年上半年(83.3%)有所提高,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分布也在不断优化。
7月31日,比亚迪和优步(Uber)共同宣布达成多年期合作,将在全球多个市场的优步平台上引入10万辆全新比亚迪电动汽车。
7月31日晚间,两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称,拟加码机器人领域。
看能源:4.7%左右
总量供需基本均衡结构持续优化
关键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4.7%左右,较一季度放缓约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5.2%,较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强:
上半年,能源供应保持稳定,清洁能源占比显著提升。上半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5.2%,较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显示出我国经济出现稳中向好的走势,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韧性明显,其中电动汽车等“新三样”对能源和电力需求的拉动明显。
电力生产中,清洁电力快速增长。上半年火电增长1.7%,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分别增长21.4%、0.1%、6.9%和27.1%。其中水电的高增长是由于去年同期来水过少导致。由于今年来水情况较好,水电供给充裕,电力部门迎峰度夏的压力将明显减轻。水、风、光发电对煤电的替代能力增强,显示出电网适应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进展。
能源进口领域,上半年煤炭进口2.5亿吨,同比增长12.5%;天然气进口6465万吨,同比增长14.3%;显示出电力需求增长的强劲拉动。原油进口27548万吨,同比下降2.3%,表明国内电动汽车替代的作用开始显现,未来石油炼化部门需要加强开拓国际市场。
总体来看,我国今年能源供给形势保持稳定,清洁能源发展加速,能源安全形势趋好。长期看,伴随着东部沿海省份海上风电、核电项目的建成投产,电力远距离输送压力将得到缓解。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
上半年,电力、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从能源生产来看,6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3.6%,增速由负转正,5月份为下降0.8%;日均产量1351.3万吨。进口煤炭4460万吨,同比增长11.9%。从电力生产来看,6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7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增速与5月份持平;规上工业日均发电256.2亿千瓦时。1—6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44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可以预见,AI技术在工业、交通、通信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推动电力需求大幅度持续增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郭迎锋:
从上半年能源消费数据可以看出,在总量上,无论是生产与消费,均呈现总量稳定的特征,能源供给与消费保持基本均衡态势;在结构上,清洁能源的生产与消费比重显著提升,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快,呈现结构持续优化的整体发展趋势。
在能源生产总量上,上半年能源生产实现平稳增长,保障了国民经济良好运行。今年我国的原煤、油气与电力生产总体平稳,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发电同比增长5.2%,较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高于我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的5.0%,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的良好运行。
在能源消费总量上,上半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虽有所放缓,但与生产保持了基本均衡的关系。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4.7%左右,较一季度放缓约0.5个百分点,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5.0%。但与能源生产的总量相比,除了低于电力生产5.2%和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6.0%的增长水平,高于原煤生产的-1.7%和工业原油产量的1.9%。电力、原煤、油气等能源生产的初步加总增长率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率基本保持均衡。
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清洁能源比重提升趋势显著。在清洁能源生产上,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实现大幅增长(分别增长21.4%、6.9%和27.1%),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发电同比增长的5.2%。另外,在清洁能源的占比上,无论是能源生产还是能源消费占比,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深圳技术大学副教授、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研究员、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谚斐: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通胀上升等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房地产需求不振的国内环境下,中国经济展现出了韧性和活力股票配资软件app下载,尤其是结合能源部门数据来看,呈现出加速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趋势。电力生产增速快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既印证了我国经济内生的供需双方保持增长活力,也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电气化,将有力支撑我国能源效率进一步持续改善。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能源结构持续改善,清洁电力占比达到32.2%,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其背后是持续扩大的新能源部门投资,是当前国内投资需求的新动能。原油进口下降幅度远大于国内原油增产,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交通部门进一步电气化对减少原油进口依赖作出的贡献。能源安全从供需双方面改善,除需求侧因电气化带来的多元化因素之外,这一方面源于新能源供应能力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归功于国内油气生产的显著增长。我国绿色低碳能源国内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支撑了相关装备制造供应链的持续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有利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